赴山東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2017年5月20日至30日,我有幸參加了由白銀市教育局牽頭組織的全國初中高效課堂實施策略赴山東“三地四!笨疾鞂W習活動。本次活動,雖然時間較短,但組織安排嚴謹、有序,學習考察的容量大,節(jié)奏緊,效果好。各具特色的四所學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帶給我太多的思考。
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把學生的學習自主權發(fā)揮到了極致,神話般的演繹了高效課堂的高境界、高質量、高水平。
濰坊市廣文中學生本化、個性化、特色化的辦學思想和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學校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以學生為本,以課程為綱,以339綜合素質評價為抓手,首先將學生的學習、生活、交際等多方面需求有機整合在靈動、高效的課堂當中,通過高效的交流學習,再讓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蛻變成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洋溢著青春、陽光的個性。
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諧互動”教學策略,以師徒結對的形式,以最小化的2人學習小組,更加有效地提高了課堂互動和互助的幾率,“師傅”與“徒弟”的有效展示與補充,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人性化的和諧與歡愉。
青島市經濟開發(fā)區(qū)實驗中學的高效管理機制與扁平化管理方式,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問題導學式”高效課堂模式,以科學合理的問題為主線,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個課堂自始至終都能給人探究求知的欲望與動力。
什么是最好?我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這四所學校,無論從辦學理念、學校文化、綜合管理方面,還是從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等方面來看,都是各具特色,各有成就,都有十分值得借鑒和推廣的價值。透過他們成功的背后,我們不難發(fā)現他們都具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個有膽識、有學識、有謀略、有創(chuàng)新、有堅持、有魄力、有定力、有耐力、有信念、有追求的“十有”校長,這也就再一次論證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钡恼f法。
相比之下,我不得不承認我們存在的差距?陀^的講,經濟是教育的重要支撐,我們的經濟水平低下,很多硬件設施趕不上人家,還有就是教育體制的差異,導致引領教育的總體方針、總體追求不同;但從主觀上來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的觀念、理念和思路滯后,我更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沒有做到,而是根本就沒有想到。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新時期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讓我們不得不改變傳統(tǒng)的育人觀念和育人模式,也就不得不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去探索和追求確實能讓學生全面成長和發(fā)展的高效課堂。不改革就絕不會有發(fā)展,不改革一定會被淘汰,但如何改?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
本次所參觀的四所學校,都是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的示范化名校,他們在課堂教學方面不拘一格,各有特色,但他們最終追求的目標是完全統(tǒng)一的,那就是讓學生自主快樂地學習,全面健康地成長,將來能成為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我想這一點也是天下所有的學校,所有的校長和老師,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想得到的結果。但太多的時候,思想和理念遠比行動重要,過程和行動又遠比結果難得多。
全縣推行高效課堂已經兩年時間了,但截至目前各個學校的收獲都不多,不要說可以操作的成型的模式,就連最基本的思路,我敢說有些學校怕都沒有,當然更包括我自己。本次考察學習,給我的震撼很大,徹底轉變了我的觀念,更新了我的思想,結合自己的學校,就
如何進一步強化綜合管理,如何有序有效的推行高效課堂,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切實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不做“無知、無能”的校長,率先垂范,帶頭學習多方面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和人格魅力,用先進的理念和理論充實自己,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當中,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考察期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四所學校的校長對教育工作的執(zhí)著追求和深深情結。他們的教育目標,就是對學生的一生負責,培養(yǎng)品德、極具愛心、有良好習慣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他們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開展的。所以我覺得作為校長,就應該站在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高度來管理學校,確立學校的辦學思想。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校長是責無旁貸的,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近觀其人便可知其學校的底蘊是否深厚,到學校若能走上一遭便也可知學校管理及質量的高低,那都是其內涵建設的一種潛意識的外化。平時我們都要求教師課堂上需要激情飽滿的,對一所學校來說校長更應該是激情常駐的,那種對教育理想、教育信念的執(zhí)著與追求,將是支撐教育發(fā)展的牢固基石,致力于構造學校人文環(huán)境和關愛師生的人文情懷是學校發(fā)展的最根本。立足實際、準確定位,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將是快速發(fā)展、永不停歇的制勝法寶。
《赴山東考察學習心得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他是一個慢過程,端正教育思想,是校長的第一責任。實踐證明,全面發(fā)展育人的學校,它的教學質量一定不會低,學校本身和它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一定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性。在推行素質教育中,“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終極目的”。教師的所有聰明才智都應該用在讓學生“愿學、會學、學會”六個字上,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善于提問”,為學生提供思維、興趣空間和發(fā)展空間。“尊重學生”應成為今天學校工作的出發(fā)點,具有愛心比具有知識更重要,學生首先是一個快樂人的人,這種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
校長只有掌握先進的教育思想,站在教育的前沿上,緊緊抓住了“人本”規(guī)律的核心,深刻的理解教育,方能辦好一所好學校。
二、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四所學校的高效課堂教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校長和教師們的高-瞻遠矚和博大胸懷,那種豪情、那種勇氣確是令我感到了由衷的嘆服的,也真的是讓我看到了曾是自己想象過的、文章里所表達和展示過的真實的課堂和真的教育。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學習,教師和學生一樣也在學習,而課堂上看到的組織者卻是一個個不同的學生,他們的課堂真的是活躍的、高效的,老師退到了暗處在看著每一個學生在表演、在進步。老師真的由單純意義上的演員變成了亦演員亦導演的角色,可能其導演的定位更準確、更到位,促成學生成長進步的作用發(fā)揮的更為充分。
對比我們的課堂,他們的課堂學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是那樣的無拘無束,他們勇敢的承擔了責任、張揚了個性、鍛煉了能力,顯得自主、生動、活撥、有效率,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提供了不可想象的遠大前景,其意義深遠將是無法比擬的。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是我校課堂改革的重點。
三、加強家校聯(lián)合
廣文中學的家長學校特別值得學習,“家長監(jiān)考、家長進課堂”等等。他們的家長學校真的是原滋原味,體現著一種樸素、一種自然、一種真實的需求,因而也真的推動著學校的發(fā)展、促進著師生的成長與進步。我們開展各項工作也需學習廣文中學的務實之風,要的是一種真正的心靈需求、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源動力,一種教育的境界、一種一往無前的創(chuàng)新精神。
實際上并沒有哪一種模式可以說是萬能的、經久不衰的,再好的東西也是總有其地域性、時間性所限制的。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他們的具體做法,而是要吸收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加強家校聯(lián)合。
教育的發(fā)展就在于運動、在于成長,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中才會有平衡所顯現、才會立于不敗之地,一切要源于自己發(fā)展的實際了,“做最好的自己”才是圖謀能夠永恒發(fā)展的根本。
四、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
參觀每所學校,一走進校園都會被特有的校園文化氛圍所包圍:“會說話”的墻壁,“有靈性”的小草,教室內讀書角里琳瑯滿目的圖書,仿佛聞到了彌漫在空氣里濃濃的書香;瀏覽著學校幾年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就會讓你深深感覺到,這里是老師和學生們享受成功喜悅的美好舞臺可以這樣說,每一座學校都是一座設計精美的園林,一樹一草都成景,一磚一瓦皆育人。真是校校有特色,處處有文化。在追求教育均衡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今天,學校的辦學特色倍受社會的關注,特色就要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的支撐。如何才能構建“適合自己的”校園文化?值得做深刻的檢討和反思。
反觀我校,目前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如:學校校舍環(huán)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教師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學藝術亟待提高。
學無止境,反思更重要,在學習中提升,在反思中實踐,進步是必然的。
赴山東考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11年12月18日至21日,我們來到山東昌樂二中學習“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和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這次學習,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我認真聽取了所學習學校的有關介紹,深入課堂聽課,并與相關師生進行了簡短的交流。通過此次學習,我受益匪淺,感受多多。
一:校園文化的建設。
走進昌樂二中,首先映入眼里的是每個教室墻面都布置成宣傳、學習園地,隨處可見的中英文對照的名人名言等,包括廁所里都有,還有樓道外的高中英語常見句型等等。昌樂二中的教育者們真的是匠心別具。學生們就是在不經意的抬頭間,在上廁所的一瞬間,在教室外走廊上休息散步的一剎那間都可能記住一個英語句子,一個小小的英語知識點。這一份細心感動了我。學校除了整體的文化氛圍的營建外,獨具學科特點的文化學習氛圍的營建和創(chuàng)造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簡言之:主要經驗為――還課堂于學生,還時間于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較好的解決了面向全體的問題。陳培瑞研究員總結了杜郎口中學開放式教學經驗。他說杜郎口中學開放式教學經驗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他把杜郎口中學的經驗定位為農村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典型經驗,它觸及了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層次問題,杜郎口中學的經驗是原生型的、土生土長的經驗,其做法與經驗與新課改的要求如出一轍,其精神實質用40個
字概括為“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huán)境寬松,自主參與,個性發(fā)展! 杜郎口中學的經驗回答了教育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問題,回答了課堂必須開放也能開放的問題,解決了教學既定目標與延伸目標的關系問題,學生自主參與面向全體的關系問題,學生自我發(fā)現與教師點撥的關系問題;卮鹆私谈呐c升學率的增長關系問題;卮鹆税呀逃虒W改革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問題。
杜郎口中學經驗的意義在于,一是徹底地改變了過去只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主動地學的做法,是一次根本性的革命,對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杜郎口中學的教育教學改革是農村學校、農村教師、農村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典型,他們的經驗證明了先進的課程理念在農村學校同樣可以生根發(fā)牙,開花結果。二是杜郎口中學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教改要有條件,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勇敢的開拓精神,教學條件一般的學校也能搞課改。三是杜郎口中學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做法是實實在在的,是腳踏實地的,成效是顯著的。四是杜郎口中學的先進典型是原生的、開創(chuàng)的、扎根本土的,但不是天生的,是學校領導與教師在認真反思的基礎上,深入學習教育理論,努力轉變教育觀念,結合自己學校實際摸索、探索、研究的結果。
而反觀我校教學現狀,課堂上演的仍是教師獨角戲,教師口講、手板書,學生耳聽手錄,被動地學習,這是導致學生厭學、甚至輟學的重要原因。反思我個人的課堂教學,雖然也試著把新課改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做過一些嘗試,但是仍擺脫不了教師講為主導,滿堂灌,對學生不放心,學生被動地聽,使學生感覺課堂枯燥無味,學生并沒有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還是被動的接受者,無論你設計的課有多精彩,有多新穎,學生還是在你的引導下步入你所設的陷阱之中,你所設計的,并不一定是學生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為主體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杜郎口中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樣板。學校組織我們學習杜郎口中學教改經驗的目的,就在于如何結合我校實際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發(fā)展的教改之路,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煥發(fā)出課堂的勃勃生機。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需要全體老師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共同努力,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轉變?yōu)楝F實。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從我們的課堂開始做起。我準備結合我班實際和學科情況進行如下嘗試:
首先,召開主題班會,向學生介紹杜郎口中學教改經驗,組織學生觀看課堂實錄,向學生提出課堂表現要求:舉手積極,聲音宏亮;討論熱烈,辯論激烈;爭問搶答,歡呼跳躍;多種角度,創(chuàng)新實踐;笑逐顏開,熱鬧非凡。其次,在班內營造新課改的文化氛圍,如張貼標語進行語言激勵,改變課堂布置,重新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對面而坐,便于交流。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習方法。第四,把學
生課桌上的書墻撤出,以小組為單位實行資源共享,解決書墻交流障礙。把教室后的黑板報充分利用起來,增加學生的展示空間。第五,個人結合化學課的教學實際,進行教學嘗試,讓學生動起來,還課堂與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以上只是我個人學習杜郎口中學和昌樂二中教改經驗后的一點感悟和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赴山東考察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赴山東考察學習心得08-03
赴山東學校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11-28
赴山東鄒城學習考察心得體會08-03
赴山東學習考察的心得體會五篇12-03
赴山東省教育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08-03
鄉(xiāng)鎮(zhèn)赴山東壽光學習考察報告12-15
赴山東壽光學習考察工作報告范文10-27
赴山東杜郎口中學考察學習心得08-03
赴山東省青島市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