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這樣一句名言: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有人將這句名言簡化為: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梢赃@樣說: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習慣關系到他的一生是否幸福,也關系到他的家人的生活是否幸福。作為家長和老師都有義務幫助他們走好第一步。那么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應該著重培養(yǎng)孩子哪幾方面的良好習慣呢?
(一)首先是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懂得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堅持做完;什么時間不應該做什么事情,并能夠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同時,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yǎng)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另外,家長應讓孩子關心家務事。家長如果對子女的衣、食、住、行等照顧得無微不至,卻不讓孩子關心家里的事情,孩子干點活怕累著,辦點事怕出錯,漸漸地孩子就會對家里的事情不聞不問,不管父母怎么累,也想不到幫忙。這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習慣,更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和關心父母的情感,將來就會出現你舍不得孩子,孩子會舍得你的悲慘局面。因此家長要把布置孩子做家務勞動作為一項重要教育內容。
(二)、培養(yǎng)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對于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提高社會交際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
平,在文明禮貌方面要求重點做到語言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平時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老師,掌握禮貌用語和體態(tài)用語。讓孩子會使用:“您”、“請”、“謝謝”、“不客氣”、“對不起”、“麻煩了”、“您早”、“您好”、“再見”、“歡迎您再來”等等用語。我們要幫助孩子成為文明人。
(三)培養(yǎng)良好個性品質
其中包括:
1、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嘗試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后再做努力。
2、獨立——孩子應該學會獨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獨立做事的強烈動機和基本能力。
3、毅力——讓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懂得凡是教師要求做的事情都應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并學會做完,不半途而廢。
4、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主動幫助他人。
到底哪些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用呢?在此,我向家長們推薦十種良好的習慣。
1、說了就做就是(誠實)。
2、耐心聽別人講話──在別人講話時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說話。
3、按規(guī)則辦事──并不是從小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守舊的人,而是養(yǎng)成一種遵守基本法則(如:交通規(guī)則、小學生守則、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的習慣。
4、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如做完家庭作業(yè)后把筆、文具盒、作業(yè)本放回書包。
5、天天鍛煉身體。
6、做事有計劃。
7、及時地感謝別人的幫助并用恰當的語言表達。
8、節(jié)約每一分錢。
9、對自己做的事情敢于負責任。
10、熱愛生活。
三、家長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呢?
(一)家長要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應該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以自身良好的行為習慣感染孩子,給孩子作出表率。如要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按時送小孩回學校,這兩天的培訓我們發(fā)現有個別家長不能按時送小孩回校,這樣會給其他學生或家長造成不良影響。如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家長先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于善于模仿的孩子來說必然受益匪淺。
(二)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廢。
第二,要統(tǒng)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一家人的意見要一致。如果爸爸媽媽對孩子要求嚴格而爺爺奶奶放縱,或者今天嚴格,明天放松。學校培養(yǎng)孩子好的習慣家長不支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孩子喜歡受人鼓勵、夸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長的冷眼、厭惡、甚至是打罵會更加激起不良情緒。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時,一定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講話”,家長要真正把孩子當成朋友,尊重他們的人格,多采用表揚的方法,這樣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yǎng)成。
孩子入學后,作為家長還應多與老師聯(lián)系,及時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給予有效幫助。如果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不同的見解切忌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作為家長可以直接或寫信與德育處、校長室進行溝通。家長一定要支持孩子參加學校里的各項活動,讓其充分展示自我,鍛煉能力;還應強調的一點是不允許孩子在學校與家中有相反的行為表現。
總之,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兒童時期在人的一生中正處于播種時期,在播種思想、播種知識、播種行為的同時,家長必須重視給孩子播種良好的習慣。愿每位家長都能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系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篇2]
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作為家長,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就其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來說,一年級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開端,確切地說一年級第一學期的前三個月最為重要。現在,正是一年級孩子的家庭學習習慣開始形成的時候,家長要非常重視這一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期,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家庭學習習慣。要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良好的家庭學習習慣,家長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六七歲的孩子,還不知道怎么去合理地安排利用時間,一遇到他們喜歡的事,就不會有時間的觀念了,所以,家長要針對孩子平時的生活習慣,幫助他們制定出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有一個比較明確,又相對固定的活動,娛樂,學習,休息的時間。孩子習慣養(yǎng)成后,就會使生活規(guī)律化,對其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多的益處。
2,重視作業(yè)的質量與速度。
孩子在學習時間內,必須讓他專心學習,認真完成回家作業(yè),發(fā)現孩子作業(yè)質量不好,就要及時提醒,特別是在孩子書寫不認真的時候,應讓他重寫。作業(yè)時,要他做到寫字姿勢正確,字跡端正,既要做正確,又要有速度;朗讀要正確,連貫,聲音響亮。孩子作業(yè)完成得好,或者有進步,家長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正面教育,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打罵只會起到相反有效果。
3,讓孩子獨立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讓他從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fā),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
戰(zhàn)。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去向教師請教,養(yǎng)成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對孩子的今后學習會有很大幫助的。
4,要讓孩子從小事做起.
良好的習慣大多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jié)小事上.孩子活動后,要讓他養(yǎng)成自覺整理器械的習慣,做完作業(yè)后,要讓他自己收拾用具,整理書包,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的學習用具。我們講的孩子做事認真,就體現在他不丟三落四,做事有條理,觀察細致等方面。這些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他的學習更具條理性,思維更具邏輯性。
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長既要有耐心與恒心,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以身作則。當孩子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后,那是他一生的財富,家長也會在從中受益不少
【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11-23
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04-06
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10-31
培養(yǎng)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11-29
如何培養(yǎng)農村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閱讀次數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