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
手術并發(fā)癥是患者手術后發(fā)生的疾病或情況,如肺炎、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敗血癥、休克/心臟驟停、吻合口漏、消化道出血/急性潰瘍、手術后出血或血腫、手術后傷口裂開等。
一般可以分為二大類:一類為某些手術特有的并發(fā)癥,如胃手術后的傾倒綜合征、肺葉切除術后的支氣管胸膜瘺等;另一類則為多數(shù)手術后并發(fā)癥,如出血、感染等。積極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保證醫(yī)療安全和減少醫(yī)療糾紛的重要舉措。所以,對常見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⑴ 術后出血預防措施:①手術時嚴格止血。關腹前確認無活動性出血點;②術中滲血較多時,必要時術后應用止血藥物;③凝血機制異常者,可與圍手術期輸注新鮮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復合物等。
⑵ 切口感染預防措施:①術前完善皮膚和腸道準備;②注意手術操作的精細。嚴格止血,避免滲血、血腫;③加強術前、術后的處理,改善病人營養(yǎng)狀態(tài),增強抗感染能力;④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潔、干燥、無污染;⑤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時預防應用廣譜抗生素;⑥醫(y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嚴格注意手衛(wèi)生,更換敷料時嚴格無菌操作技術,防止醫(yī)源性-交叉感染。
⑶ 切口裂開的預防措施:①術前、術后積極糾正病人的營養(yǎng)狀況,特別是年老體弱、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者;②術后再突然增加腹壓時,如:起床、用力大、小便、咳嗽、嘔吐和胃腸脹氣等情況發(fā)生時,注意按壓切口,防止張力增大后切口裂開;③防止切口的局部張力過大,切口血腫和感染;④老年病人切口采用減張縫合法,術后腹部應用腹帶適當包扎等,可減少切口裂開的機會。
⑷ 肺不張預防措施:保持順暢的'呼吸運動:①術前鍛煉深呼吸;②有吸煙嗜好者,術前2周停止吸煙,以減少氣道內(nèi)分泌物;③術前積極治療原有的支氣管炎或肺部感染;④全麻手術結束前充分吸取氣管內(nèi)分泌物,術后取頭側位平臥,防止嘔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誤吸;⑤鼓勵病人深呼吸咳嗽、體味排痰或給予藥物化痰,以利支氣管內(nèi)分泌物排出;⑥胸、腹帶包扎松緊合適,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和綁扎;⑦注意口腔衛(wèi)生;⑧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
⑷ 尿路感染的預防措施:術后指導患者盡量自主排尿,鼓勵患者多飲水,保持尿量在1500ml/天以上。正確預防和治療尿潴留是減少泌尿系感染的關鍵。
⑸ 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的預防措施:①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臥床期間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②高位病人,下肢用彈性繃帶或穿彈性襪以促進血液回流;③ 避免久坐;④血液高凝狀態(tài)者,可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復方丹參或用小劑量肝素;也可用小劑量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滴注。
⑹急性胃擴張的預防措施:腹部手術后應保持胃腸減壓管的通暢,是預防急性胃擴張的主要措施。及時應用口徑較大的胃管,徹底減壓,并持續(xù)3-4天,以保證胃壁張力的完全恢復。同時應注意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必要時輸入適量的全血或血漿。
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 [篇2]
1.低心排 在心包剝離過程中,由于急性心臟擴張,特別是右心室表面心包剝除后,在體靜脈高壓的作用下,心室急劇快速充盈、膨脹,產(chǎn)生急性低心排。因此,術中應限制液體輸入,左心室解除縮窄后,立即應用西地蘭及速尿,在強心的同時,排隊過多液體減輕心臟負擔。術后12~48h之內(nèi),應用多巴胺等兒茶酚胺類藥物。如對藥物反應效果較差,低心排不能糾正,可使用主動脈內(nèi)氣囊反搏。
2.膈神經(jīng)損傷 左前外側切口在開始心包剝脫之前,kirklinjw提出應先游離左側膈神經(jīng),盡可能隨同膈神經(jīng)多保留脂肪及軟組織。如損傷膈神經(jīng),可造成膈肌的矛盾呼吸運動,影響氣體交換。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3.冠狀動脈損傷 在分離前室間溝部位時,要格外注意,勿損傷冠狀動脈。其分支或末端出血,可縫扎止血。遇到該部位有局限的鈣化斑塊時,可以留置不予處理,不可勉強切除。
4.心肌破裂 對于嵌入心肌的鈣化病灶,一般可島形保留,不可勉強剝除。對于剝離界限不清,嚴重粘連時,可將增厚的心包作“井”字切開,部分地解除心肌表面束縛。萬一發(fā)生心肌破裂時,術者用左手食指平壓在裂口上,利用游離的心包片縫蓋在破裂口的周圍,可挽救病人的生命。
【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手術并發(fā)癥鑒定09-04
麻醉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02-22
拔牙并發(fā)癥及預防措施04-03
腦梗塞并發(fā)癥預防措施04-24
高血壓并發(fā)癥預防措施04-01
節(jié)育手術并發(fā)癥鑒定07-17
手術壓瘡的預防措施03-23
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的預防措施05-04
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