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
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矗
自2007年以來,我市率先在全省從小學一、二年級起全面開設英語課,各年級每周均為3課時,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一人跨年級多班現象較為普遍,學生數量較多,教師課外輔導較難落實,“課堂教學研究”則成為全體小學英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恒久的命題: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作業(yè),研究考試,摒棄題海戰(zhàn),提倡合理作業(yè)、適量作業(yè)、差異作業(yè)、思維作業(yè)、行動作業(yè),追求輕負荷高質量。
鑒于上述原因,本著低耗高效的宗旨,茲提出以下30條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供老師們參考借鑒。
1.教師應深入學習《英語課程標準》,明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目的、要求和內容。除重點掌握任課年級教材外,還應熟悉小學其他年級教材(任教五、六年級的教師還應對初中教材有所了解),了解教材編排體系,根據學生實際和英語水平,制定學期教學進度和教學計劃。認真鉆研教材,明確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注意單元間知識點的互相銜接與滲透,注意教學內容的滾動和復現;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使用教材,可對多種教材的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對單元中各部分內容進行整合,A部分語篇可根據其中語言障礙的多少確定其在單元內的教學順序,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2.做到“一課三備”,即集體初備,個人精備,課后回備。先按單元進行“集體備課”,使同年級教師明確新授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及需要拓展的知識點等。然后按課時進行“個人備課”,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課后作業(yè)”等步驟設計教案,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可操作,避免寬泛、含糊;教學重點和難點要有所區(qū)分,不可混為一談;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運作聽做、說唱、玩演、視聽、讀寫等教學手段,避免僅以教學內容替代教學手段的簡單備課形式。為了使下一平行班的教學更為有效及備課本的可持續(xù)利用,有必要在原教案上作“課后回備”,即將原教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一些不和諧因素進行及時的刪減或替換(只需添減在相應的環(huán)節(jié)中),在完成第二班的教學任務后該項工作仍然可以繼續(xù),即進行第二乃至第三次的“課后回備”,從而使該課時的教學設計更趨科學、合理。
3.現代教學手段的選擇應力求簡單方便、實用高效,剔除華而不實、繁雜累贅的課件設計,且在媒體使用頻率上應力求常態(tài)化,摒棄只在上公開課時才設計課件的教學行為。教師平時應注意收集、保管媒體資料,重視資源共享,交流媒體運用心得,使媒體在不斷的應用與改進中逐漸完善。教師還應充分借助現有資源,如教學配套軟件或優(yōu)秀教學課件等適時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服務;同時應結合教學實際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切實提高自身媒體開發(fā)的能力,自主開發(fā)和設計教學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4.板書是對教材的一種藝術再創(chuàng)造,是教師課堂教學思路的高度濃縮,是教師的微型教案。板書內容的設計需針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和提煉,要能充分凸顯該課時的教學重點和學習難點,以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重點及難點一目了然,力求達到“尺幅容萬言”的功效。教師應不斷扎實自身板書與簡筆畫的教學基本功,公開課中應盡量避免僅以課件或板貼等替代板書的行為。
5.課前教師在書面?zhèn)湔n的基礎上,必須對所要呈現的說唱、表演、視聽、讀寫等作品提前進行聆聽和實戰(zhàn)演練,尤其應多聽讀模仿教學錄音,自身正音,盡可能呈現給學生標準地道的語音和語調,使教學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切勿單憑自身現有經驗想當然式地展開教學,從而呈現給學生錯誤的第一印象,造成較難彌補的教學后果。
6.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英語教師應十分重視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尊重和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因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
7.英語教師的語言是一種專業(yè)的語言,需在簡明準確、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和韻律節(jié)奏等方面下工夫。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但對學生來說必須是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因此不排除適當利用母語的原則。英語教師的教態(tài)又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對有聲語言有著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和修飾的作用。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8.真實的課堂必須面對學生真實的起點,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尤其注重把握好科學的容量與合理的節(jié)奏,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消化知識,有足夠的時間靜思默想,有足夠的時間潛心體驗,避免因容量過大或節(jié)奏過快而給學生造成學習的緊張感和壓抑感,從而影響學生的長足發(fā)展。
9.課堂是小學生接觸和使用英語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應關注不同層面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實際,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開口、樂于表演。教師應善于關注課堂上師生的話語比例,不可過多關注自身表演、關注少數優(yōu)秀學生,要特別關注特殊生、性格內向生和學困生的表現,善于觀察他們在課堂上的反映,允許他們有適度的語言含糊和語言瑕疵,因為“一呼百應”并非正常,“啟而不發(fā)”也并非不正常。
10.課堂教學中應以主要的語言點為主干,積極帶動舊知滾動運用,通過鋪設關鍵詞、關鍵句的方式,搭建語言“腳手架”,幫助學生明確語言框架,達成語言運用;對于新語言材料的教學提倡“詞不離句、句不離境”;避免過多的語法講解,力求讓語法插上隱形的翅膀,通過不斷的言語實踐,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總結語言規(guī)律,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感和英語思維品質的形成。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建議】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計劃04-02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計劃09-15
英語學科教學總結03-12
英語學科期末教學總結03-06
英語學科滲透德育教學隨筆02-17
英語學科教學計劃07-05
英語學科教學總結通用02-04
英語學科高中教學計劃09-14
英語學科教學個人總結09-24
英語學科教育教學總結09-06